欢迎来到学术期刊期刊服务

凌晨一点,我又被拒稿了……

凌晨一点多,我盯着屏幕发呆,手机里弹出一封邮件,打开一看,又是拒稿通知。光是这个月,这已经是第三次了。

我叹了口气,论文发表,怎么这么难呢?看着手边早就凉透的咖啡,想想实验室日夜守着仪器的日子,心里顿时有些憋屈。

说实话,做科研这么多年,我最怕的不是实验失败,而是论文被拒。毕竟实验失败了,可以重来;但投稿失败,感觉就像撞在墙上,有力无处使。

我决定找朋友聊聊,顺便吐吐苦水,免得自己一个人憋坏了。电话拨过去,他倒挺乐观:“哥们儿,投个稿嘛,哪有那么容易一次成功的?再改改呗!”

他这么一说,我反而更泄气了:“问题是我不知道该怎么改了,编辑回复就几个字:创新性不足。”

朋友嘿嘿笑了两声:“要不你换个思路?我之前投稿也被拒了好多次,后来听别人建议,把论文当故事写,编辑还挺喜欢的。”

我心里一动:“当故事写?论文能这么写吗?”

朋友说:“为啥不能呢?你研究那些枯燥的数据、公式,审稿人看着也头疼,你给他讲讲你是怎么熬夜做实验,遇到问题怎么解决的,不就更吸引人吗?”

挂了电话,我脑海里浮现出前阵子熬夜做实验的场景。记得有一晚,设备突然断电,吓得我半夜给学校保安打电话求救。结果凌晨三点,保安大叔拎着工具箱赶来帮忙,好不容易恢复供电,我的实验才没有白做。

嗯,这个故事,好像还挺有意思的。

于是我打开论文,把这些经历、感受加了进去,重新梳理了整个实验过程,让文章变得不再单调乏味。

再投稿的时候,心里多少有点忐忑。但没想到,这次居然过了初审,审稿意见里还特别写道:“文章富有感染力,实验过程描述生动。”

最终,这篇论文经过两轮修改,顺利发表。

朋友知道消息后,发来微信调侃:“瞧,我就说吧,你就是之前太刻板了,放轻松点,别把审稿人当机器。”

现在回想起来,他说的没错。做科研不是非得板着脸的苦差事,我们做实验时那些鸡飞狗跳的趣事,恰恰才是科研真正的模样。

从此以后,我写论文再也不害怕了。我知道,只要故事讲得好,审稿人也会喜欢读的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学术期刊期刊服务 » 凌晨一点,我又被拒稿了……

评论 抢沙发

特别声明:

本站主要从事期刊发表咨询,不是任何杂志官网,不涉及出版事务。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,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,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。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,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,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,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,符合商标法规范。